破解云南野生菌“基因密碼” 舌尖美味變治病良藥
“每年都有很多吃野生菌中毒的新聞上熱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有毒的野生菌,從這些野生菌中找到、提取出有益成分,想辦法為人類健康做貢獻。”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yè)產業(yè)研究院高原菌物研究院院長馬嘯如是說。
“十一”國慶黃金周,云南食用野生菌已到“落潮”季,但記者在中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看到,這里依然門庭若市。近5年來,該市場年交易額連續(xù)突破70億元人民幣。
云南因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成為享譽中外的“世界野生菌王國”,分布野生食用菌約900種,約占世界食用菌的36%,中國的90%。云南全省120多個縣市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野生食用菌的重點產區(qū)和貿易區(qū)。這些野生食用菌有著獨特的美味,對環(huán)境要求也極為苛刻,所以貴為山珍。
云南珍貴野生食用菌大多為共生型,營養(yǎng)價值豐富,但產量低且難以人工栽培。美味的野生菌在為餐桌增添佳肴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不過,很多野生菌也包含有毒成分,食用時如果分辨有誤就會有中毒的危險。
在云南農業(yè)大學內,有一所專門研究野生菌的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yè)產業(yè)研究院高原菌物研究院(以下簡稱“高原菌物研究院”)。其科研團隊對中國50余個地點進行了調查和采集,收集收藏了野生菌標本39427份、725種,菌株1557株。
“2016年,我們就完成了100種野生菌的基因組測序,破解了野生菌基因‘密碼’,并建立野生菌基因組共享數據庫。”馬嘯表示,研究結果集中發(fā)布時,占據了全世界大型真菌DNA數據的80%?;蚪M測序后,可以推動有關野生菌的很多研究。
“吃野生菌中毒后能看見‘小人人’,是因其中含有致幻成分。”馬嘯告訴記者,通過對致幻成分進行合理利用,對抑郁癥的治療大有益處。目前這項研究在動物實驗中已證明,能降低實驗老鼠的焦躁反應、緩解失眠情況。
除了醫(yī)藥方面,研究團隊也利用基因組測序的“紅利”進行野生菌的人工培育及促繁研究。目前,成功實現了羊肚菌、冬蓀、大球蓋菇、靈芝等7個菌種的培育及林下種植。一些無法實現人工種植的野生菌,在掌握基因“密碼”后,可以在相應的環(huán)境中,實現野生菌的人工促繁。即在野外發(fā)現類似野生菌生長環(huán)境的地方,通過播撒菌絲的方式,在確保野生菌“野生”的前提下提升產量,提高當地百姓收入。
“我們目前在努力攻克牛肝菌和干巴菌,干巴菌已經培養(yǎng)出共生苗木,5年內可能出菇。”高原菌物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吳鵬介紹,對于市場上單價較高的這兩種野生菌,未來有望大規(guī)模推廣。
來源:中國新聞網